發(fā)布日期:2013-11-06信息來源: 涿鹿好幫手點擊: 次我要評論()
保岱,是一塊不尋常的故土家園。自上古就圣賢輩出,曾經是傳說中的虞舜帝出生地及初都,漢縣治,唐州治,清朝時名舜鄉(xiāng)堡,之后是人民公社、鄉(xiāng)政府所在地。由于公路改道,鄉(xiāng)一級以上政府機關搬遷,漸漸淪落為一般村莊。然而,這里依然有古舜初都與漢縣城、唐媯州城城墻廢墟。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,是一處千秋的風水寶地,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豐富的農耕文化積淀。
傳說,4700年前,這里有九個大海眼一起冒水,到處是一片水澤,軒轅黃帝帶人到此治水,鑿了八個大石盤蓋住了八個海眼,留下一個,即后來的潘(盤)泉。治水后,軒轅黃帝見這里山青水秀,水中有五色魚,便稱此地為翠媯州。史志記載媯水中曾出過河圖。神農氏炎帝曾在這里墾田采藥。軒轅黃帝把這里做為兒子昌意后代的封地,昌意的兒子顓頊繼帝位,其后人就住在媯州。虞舜就是顓頊后人,即軒轅黃帝九世孫。虞舜出生在這里,并在此建立起初都(古代都指較大的城市)。從其祖父窮蟬起,虞舜一族已淪為庶人。舜年輕時,這里釜山拱衛(wèi),竹林茂密,鳥語花香,溪水淙淙,遍地是寶,名寶帶。城中有旋轉流動的媯泉,也名盤泉,泉水在城南淌成一條晶瑩的河流即媯水,從西向東穿城而過。舜在二十歲上因為大孝而天下聞名,被堯選中為帝位繼承人,堯賜給舜二女九男監(jiān)察舜,同時輔佐舜。堯二女一名娥皇一名女英下嫁舜后,就跟舜一家住在媯水邊,二女克守婦道,孝順舜父母,從不惹事生非,深受百姓愛戴。舜每天騎著梅花鹿四處巡游,教化民眾耕田、燒陶、打漁。人們依賴著舜,過著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,歌舞升平的寧靜、富足日子。舜在五十歲上遷到堯都(山西蒲扳,今永濟)去替堯攝政后,搬離了這座都城。從此,這里開始廢棄。但是唐堯虞舜治世時代帶給這里的華夏民族第二輪文明盛世,帝舜帶給這里的榮耀光環(huán)潤澤了四千二百多年。做為舜帝故鄉(xiāng)與初都,保岱曾是一處不可忽視的人文圣地。
傳說,商周時(也有人說明未),這里的人們挖出了銀砂石,家家煉銀砂,出了三百多財主,他們與鴻蒙寺的三百多僧人互相宴請,每日大吃大喝,紙醉金迷。人們開始被錢蒙住了心志,為富不仁,奢侈腐敗,揮霍浪費,造下了滔天罪惡,招來了塌天大禍。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在同一天水刮保岱城,火燒鴻蒙寺,古城里的人們大部分逃到桑干河河北即今涿鹿城避難,讓這塊圣地徹底改變了模樣。雖說是傳說,可是如今這里的地面上四處可見當年煉過銀的黑棒形琉球石,多的俯拾即是,尤以往窯子頭與水溝兩村的舊道上為多。到公元前206年,西漢朝又開始在此置縣,名潘縣,為上谷郡十五縣之一,潘縣治長達500年。隋朝(公元581年)改懷戎縣。唐朝貞觀年間(公元618年)在此設州治,名媯州,州治67年,轄方圓數(shù)百里的政事,是北方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軍事中心,后遷到懷來大古城,即今官廳湖一帶,所以那里也有媯水河一說。后唐時,這里成為突厥人領地。宋遼時,又成為契丹地盤。元朝時這里恢復為寶帶,明清時改為舜鄉(xiāng)堡。翻開西漢、西晉、北朝、隋唐地圖,該村附近都標有舜廟。
因為神農氏炎帝曾在此北三里處的釜山上開荒墾田造地,后人又稱釜山為烈山、厲山、歷山。舜曾在歷山上替父耕田。自夏朝開始,人們?yōu)榧o念先帝,在歷山上建有堯、舜廟及瞽叟祠。自魏晉以來的皇帝都到歷山上祭祀堯、舜二帝。漢唐時擴建增設了“玉皇”、“太極”、“天齊”等七十二座廟宇,名鴻蒙寺。如今,歷山上倒塌了的廟殿殘磚碎瓦層層堆積,厚達數(shù)米,還有一廟殿大柱礎。媯水邊曾建有祭祀娥皇與女英二妃的二妃壇,城內有舜井、舜宅、舜道。歷山下有四個高大的封土冢,名東四疙瘩,相傳為蚩尤墓,如今只剩下半座,高6米,占地2700平米。
現(xiàn)在能見到的古舜初都、漢潘城、唐媯州城城墻廢墟,西、南、北三面的殘墻土丘巍峨屹立,約底闊10米,上頂寬5米。城墻下的耕地里出土過大量的古陶器與石器的殘碎片塊,城墻北邊名城里頭。明永樂年間,西城墻下建有一座規(guī)模宏大的鎮(zhèn)潭寺,寺內有明三暗四井七口,北斗七星布局。民國時被拆毀改建高小學堂,現(xiàn)在學堂的大禮堂門口臺階均為從鎮(zhèn)潭寺搬來的石碑,已磨得沒有了字跡。古城北三里處的白草地原為神農氏炎帝采藥處,名百草地。東北八里處的辛莊村原來有祭祀堯、舜的神臺,名清神臺。西北三里處的窯子頭村原名要斯頭,傳說是軒轅黃帝斬殺蚩尤的地方。
保岱古城,一處誕生過圣人的古土,一塊三皇五帝頻繁出入的地方,一方得天獨厚的人文勝地。盡管經過大起大落,幾興幾廢,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,這里依舊山環(huán)水抱,有潘泉、有舜池、有媯水、古城墻崢嶸,明清古堡方正,古潘城城門屹立,明清建筑眾多,郭外果林環(huán)圍,城中梨園馨香,街巷曲折蜿蜒,大坐石磨得光潔溜滑,家家桃紅柳綠,戶戶民風純撲,國辦中學與高小學堂書聲郎朗。國辦電影院、商店、人民公社及鄉(xiāng)政府機關、糧庫、供俏社、郵局、信用社一一排列在道邊,一派熙攘繁華景象。如今,這里雖然變成一般村莊,依然擁有北方最大最古老的古城墻遺址,擁有唐堯、虞舜廟遺址,歷代古籍志書都做過文字記載,永遠閃爍著唐堯、虞舜的輝光。曾有兩句古詩盛贊這里的美景:幽溪鹿過苔還靜,林深風吹鳥不知。
上一篇:地下軍事堡壘涿鹿保岱古地道
下一篇:張家口特色美食莜面歷史的來歷